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百一十六章 造假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在中國,學術不端是個比政治腐敗還普遍的問題。將科研經費用於日常開支,已經屬於潛規則的一種了,而且不像是政治腐敗,管理和監督學術開支的機構極少。

院士鄒承魯曾經列舉了一位學術界人士,說這位先生在30年間發表了1500篇論文,平均每週一篇,其人就是什麼事也不幹,專門抄論文,也來不及,真令人不可思議。

外國人也不會更有道德,愛丁堡大學的研究員對英國1986年至2005年間進行的21項學術不端行為調查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有七分之一的研究員知道同事有嚴重違反學術規範的行為,比如偽造科研成果,大約46%的科學家報告說,自己某些同事在學術研究中的行為“值得質疑”,比如“有選擇性地”報告研究資料、迫於研究資助方的壓力修改研究結論等。

日本的美女研究員更是出名,製造假資料和影象的論文險些去評選諾貝爾獎,是個想騙學術經費,又不慎遍過頭的例子。

當然,80年代初的中國學術界管理的就更鬆了。畝產萬斤的衛星故事還沒有過去多久呢,為了“科學進步”,為了節省時間和研究經費,研究員迫於政治人物的壓力偽造科學結果也是常見的情景。

不過,皇帝的新衣沒有拆穿的時候是新衣,拆穿了就是醜聞了,畝產萬斤和學術不端皆是如此。

楊銳也不確定李鑫是否會真的學術作弊,但是,輕工業相關的論文也是很難的,會有很多的計算,很多的物理和化學,比寫寒假作業的任務量要多的多,而且毫不客氣的說,不是每個研究員的計算水平都過關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