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六月的伏爾加河泛著渾濁的浪花,河東岸的喀山城牆在晨霧中露出斑駁的石灰岩輪廓。城頭的雙頭鷹旗幟被晨風吹得獵獵作響,卻掩不住守軍眼底的驚恐——半個月前,秋明的急報傳來:這座沙皇俄國在烏拉爾以東最大的城市,已在西征明軍三輪炮擊後失去抵抗意志,開啟城門,宣佈投降。
“他們的炮車裝著鐵輪,在草原上跑得比哥薩克快馬還快!”逃回的斥候渾身血汙,膝蓋磕在總督府的橡木地板上,語速快得彷彿有人拿刀抵著他的後背,“每門三號輕炮都纏著紅綢,炮身上刻著神秘的東方文字!我們城頭上的火繩槍手剛開始裝填,明軍的燧發槍就響了,密集得像暴雨打在鐵皮上!”
總督阿列克謝斯特羅加諾夫的手指捏緊羊皮地圖,秋明的標記已被紅筆圈死,墨跡未乾。他現在已經清楚的知道,所謂“韃靼人”其實是明朝麾下的歸化騎兵第一軍,這些騎兵人人揹著萬曆三式短款馬槍,槍托上的青銅獸首徽記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不過,真正讓他膽寒的,是探馬提到的“三段擊”戰術——五千火槍手分三列輪射,槍聲如滾雷般持續不斷。他甚至還知道這支明軍的另一項利器,畢竟秋明的木質城堡在三號陸軍炮的實心彈轟擊下,很快就崩塌了半邊。
阿列克謝當然知道,因為他就是在秋明戰役之後數日爆發的另一場戰役中被擊敗,然後惶惶然西逃喀山的——那場戰役的發生地,託博爾斯克,正是他這位西伯利亞總督的駐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