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位於淮南東路的最北面,從地圖上看,彷彿就是海岸被海水生生吞掉了一大塊,形成一片既寬又淺的海灣。海灣三面被陸地包圍,稱為“海州灣”,海州灣南北寬達一百多里,在海灣南部則有個大島,便是鬱州島了。
鬱州島在經過數百年的滄海桑田之後,會和大陸相連,不過如今和大陸之間還隔著十餘里的水面。這十餘里水面,因為有鬱州島遮蔽風浪,就成了一個天然的避風良港。無論外海風浪再大,進入鬱州島和大陸間的這片水域就變得風平浪靜。對以海州為基地從事海貿的商人來說,這個避風良港就是他們的聚寶盆。
因為有了米友仁這個好徒兒的安排,武好古是坐著官船,從漣水經運鹽河,舒舒服服漂到海州州治所在的朐山縣的。
船隻停在運鹽河的入海口附近,等待停靠碼頭。武好古和潘巧蓮一起從船艙裡面出來,立在船頭,四下觀看。
運鹽河兩岸非常繁華,北岸是海州榷場,就在運鹽河與朐山縣城之間,榷場的規模看上去比縣城還大。
圍牆之內,全都是層層疊疊的樓閣,不知有多少商家在那裡立足。而榷場的東面就是海港,隱約可以看見各色海船在平靜的水面上緩緩移動。
運鹽河南岸則是高麗館——並不是高麗王國駐海州的總領事館,而是大宋朝廷專為來海州貿易或經海州去開封府的高麗商人、使團所建造的賓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