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運輝是個行家,雖然不屬於機械行業,可是見多識廣,又是基層技術出身,自打走進車間,他便從角角落落髮現精心考慮設計的痕跡,而那還屬於硬體。他更欣賞車間內各類物品的有序擺放,他只要抬頭看看行車,低頭看看裝置佈局,便能推知那些擺放位置都是經過路徑計算,這份用心已經難得。更難的是,工人在工作中對這份用心的維護,由此可見車間內一絲不苟的管理,這才是難中之難。不過宋運輝心想,工廠小,管理相對容易。
等站到研發中心大廳,宋運輝道:“你剛才不是一直口口聲聲解釋資金不足嗎?這兒投入夠大。”
“硬體投入其實是有度的,軟體投入才是沒底。雖然我最近被一些事搞得焦頭爛額,賬面資金捉襟見肘,但下月的展會,我依然準備包車組織全體研發人員去看,去見識,去擴大視野,去拓展思路。而且我打算建箇中心機房,建立一個大大的資料庫,包括測試資料庫、標準件和非標件相簿等,以後調出來就可以用,用起來就順手,少走彎路,多用巧勁。其實投入都是有產出的。”
“我的投入經常遇到員工培養出來便辭職的問題。你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我有一次拿著勞動法和實施細則研究了一整天,發現沒有辦法阻止人員流失,也幾乎很難有辦法追討賠償。我是工廠,有實體,搬不走,凡是風吹草動有罰款有官司,全部可以將我一逮一個準。但是我追討個人賠償卻很難,官司可以打贏,執行卻是個難題,沒有司法系統配合的追償行動,投入追償成本可能還高於賠償額。即使追到了……”柳鈞不禁嘆一聲氣,將前兒發生的前員工偷圖紙案件告訴宋運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