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索里尼把薩德的作口叩加以改編,搬上銀幕,把政治權力與人性的醜惡展示給人們看,就靠的這張把真實同觀眾隔開的銀幕,讓人覺得在暴力與醜惡之外觀看,那暴力與醜惡也就有其迷人之處,大抵便是藝術和文學的奧妙。
詩人之所謂真誠,也同小說家所謂的真實一樣,作者隱躲在背後如同在鏡頭背後的攝相者,都貌似公正,冷靜,客觀的鏡頭後面—反過來投射到底片上的也還是由愛戀和自憐,抑或自淫和受虐,那虛假的中性的眼光依然被種種慾望驅使,所呈現的都已經染上了審美趣味,卻假裝用冷眼漠然看世界。你最好還是承認你寫的充其量只是逼真,離真實還隔了層語告口。系經營語言,把情感和審美綢織進去,而將赤裸裸的真實蒙上個紗幕,你才能贏得回顧端詳的快感,才有胃口寫下去。
你把你的感受、經驗、夢和回憶和幻想、思考、臆測、預感、直覺凡此種種,訴諸語言口,給以音響與節奏,同活人的生存狀態聯絡在一起,現實與歷史,時間與空間,觀念與意識都消融到語言實現的過程中,留下這語言製造的迷幻。
與政治騙局相比,文學的迷幻的在於作者和讀者兩廂情願,不像政治騙局中被耍的不接受也得接受!文學則可看可不看,沒這種強制性。你並不相信文學就這麼純潔,所以選擇文學,也不過藉此排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