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除了“遊戲說”之外,博爾赫斯還時常在文章和講演中發表一些令人費解的驚人之言。比如,一個人只能成為眾人,而不能成為他自己;比如,作家創造他的先驅,而不是相反;再比如,一個人其實並沒有生命,他的無數個夜晚連一夜也不存在;全世界的人都在寫同一本書;世界各個民族地區的文學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價值等等。
假如我們僅僅從這些話語的字面來看(而不去考慮他的上下文關係,不管他的言論中所包含的隱喻),這些話無異於痴人說夢。我們不妨來看看,“一個人其實並沒有生命”這句話的上下文,他在聳人聽聞的言詞之下,究竟想表述什麼樣的思想。
在1824年8月上旬,伊西多羅·蘇亞雷斯上校率領著秘魯的輕騎兵隊,決定了胡寧的勝利;1824年8月上旬,德·昆西以表了一篇對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的激烈抨擊;這些事件並非同時代的(它們現在是了),因為這兩個人死去時——一個在蒙得維的亞城,另一個在愛丁堡——都不知道對方的一切……每一個時刻都是自立的。無論是復仇,寬赦,甚至遺忘,都無法修改無懈可擊的過去。對於我,希望與恐懼似乎也同樣的虛幻,因為它們總是指向未來的事件:即指向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我們是細緻入微的現在。我被告知現在,心理學家們的似是而非的現在,延續期介於幾秒鐘到一秒鐘的一段微小碎片之間;那也可以是宇宙歷史的持續時間。也就是說,並沒有這樣的歷史,正如一個人並沒有生命;他的無數個夜晚甚至一夜也不存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時刻存在,但不是它們想象性的聯結。宇宙,事物的總和,是一堆聚集物,同莎士比亞在1592至1594年間夢想的所有馬匹的聚集一樣只在於臆想之中——一個,許多,沒有?我補充:倘若時間是一個心理的過程,那麼成千上萬的人——甚至兩個不同的人——如何能夠將它分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