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灰色生活
老那並不細緻。他理平頭,開著一輛麵包車,不太會喝酒,但和朋友一起吃飯卻常常梗著脖子喝得臉通紅,他不會推辭也無法推辭或許根本不想推辭。他言語不多有些木訥心中卻明白得很,而且很周到,很實在,全無半點花哨。
十餘年過去,老那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海關,至今仍在海關。他鐘情於寫作,白天在辦公室裡轉,業餘有許多應酬,可還有時間寫作。已出版的長篇小說有《生死海關》、《城市蜿蜒》、小說集《觸控黑夜》、中篇小說《幸福生活》等。2001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生死海關》首印1萬冊,三個月內加印了兩次,在廣州圖書批發市場創造了日批發3000冊的記錄。該書多次被盜版,2003年10月,不法書商將該書更名為《天之雲地之霧》,冠以作家出版社和張成功之名,盜印了5萬冊投放市場。雖然很無奈,但也很安慰。可見老那的書,還是十分暢銷的。
海子是老那的學兄,也就比老那早幾年畢業,因為詩歌因為疾病或許也因為別的什麼,年紀輕輕臥軌于山海關的鐵路上。海子為詩界屹立起一塊豐碑,前年還非常意外的獲得魯迅文學獎。那一年的詩歌大獎授予兩個人,一個是活著但神志有點問題的郭路生,那位在1968年創作了《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和《相信未來》的詩人,他的詩超越了一個黑暗時代而成了光明的旗幟。30年後,他在北京昌平福利院裡獲得詩界的最高殊榮。他那被稱為風中絕唱的詩歌,至今仍然是中國詩壇的翹楚之作,我以為諾貝爾有眼,似應把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郭路生;另一個人就是海子。這個在死後才獲得聲名也使許多人獲得更多名聲的年輕詩人,想必對老那和老那那一代學人有深刻的影響。特別是老那,作為校友學長,老那對海子的迷戀想必不會是淺嘗輒止。他把海子那首流傳甚廣但是質樸非常的詩《面朝大海》,作為自己長篇小說的題目,同時把這首詩作為小說的終場式。這種蘊蓄絕非偶然也非衝動,一定是老那的刻意安排或水到渠成的降臨。“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這種生活從祖先那兒開始,延續了幾千年,卻又被人們遺忘忽略了幾千年。總是以為征戰、擴張、封疆、屯墾,總是以為功名、利祿、光宗、耀祖,才是人生的至境,追逐著貪婪,渴望著權貴,以至於到了生命終點,才恍然大悟:人生最終的家園,還在那最庸常的生活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