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債庫券的漲風下,壓碎了許多盲目的投機者。那天吳蓀甫在銀行公會餐室中看見的三個人就是投機失敗了的份子;尤其是中間那位狹長臉,月牙須,將近五十歲的馮雲卿,一交跌得厲害。
半年前,這位馮雲卿尚安坐家園享福。前清時代半個舉人,進不了把持地方的“鄉紳”班,他,馮雲卿,就靠放高利貸盤剝農民,居然也掙起一份家產來。他放出去的“鄉債”從沒收回過現錢;他也不希罕六個月到期對本對利的現錢,他的目的是農民抵押在他那裡的田。他的本領就在放出去的五塊十塊錢的債能夠在二年之內變成了五畝十畝的田!這種方法在內地原很普遍,但馮雲卿是有名的“笑面虎”,有名的“長線放遠鷂”的盤剝者,“高利貸網”佈置得非常嚴密,恰像一隻張網捕捉飛蟲的蜘蛛,農民們若和他發生了債務關係,即使只有一塊錢,結果總被馮雲卿盤剝成傾家蕩產,做了馮宅的佃戶——實際就是奴隸,就是牛馬了!到齊盧戰爭那一年,馮雲卿已經擁有二三千畝的田地,都是那樣三畝五畝詐取巧奪來的,都是滲透了農民們的眼淚和血汗的。就是這樣在成千成萬貧農的枯骨上,馮雲卿建築起他的飽暖荒淫的生活!
齊盧戰爭時,幾個積年老“鄉紳”都躲到上海租界裡了;孫傳芳的軍隊過境,幾乎沒有“人”招待,是馮雲卿挺身而出,伺候得異常周到,於是他就擠上了家鄉的“政治舞臺”,他的盤剝農民的“高利貸網”於是更快地發展,更加有力;不到二年工夫,他的田產上又增加了千多畝。但此時他新納的愛寵老九也就替他揮霍得可觀。並且身邊有了那樣一位一泡水似的年青姨太太,馮雲卿的精神也大不如前;所以最近內地土匪蜂起,農民騷動,馮雲卿的膽大鎮靜,就遠不如齊盧戰爭那年,他只好把所有的現款都蒐括攏來,全家搬到上海,——一半是怕土匪和農民,一半也為的依順了姨太太的心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