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十年(公元559年),北齊的開創者、“間歇性精神病患者”文宣帝高洋,在嘗試了一切前人做過和沒有做過的事情後,由於飲酒過度引發臟器功能衰竭,死掉了,此時他剛過而立,三十一歲。
這位“瘋”皇帝留下了一個成績多多,問題也多多的國家,對於北齊人民而言,他的死是幸,還是不幸?乃是一連串讓人頭疼的難題中的一個。
一連串難題之中,最重要也最令人關心的,是封建王朝的那個經典問題:誰來繼承皇位?
問題粗看起來沒什麼懸念,高洋的嫡長子、十五歲高殷在他稱帝時就被立為太子,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者。
可是,高洋卻在臨死時說了兩句耐人尋味的話。第一句是對皇后李祖娥說的:“人生死不足惜,只可憐正道(高殷字正道)這孩子年紀太小,恐怕有人要奪了他的位子啊。”第二句是對六弟常山王高演說的:“你要奪位子,那就奪吧,只求你不要傷害我的兒子。”
從這兩句話我們足可以看出,高洋不喝酒頭腦清醒的時候,政治判斷力是非常準確的。高洋很清楚,北齊帝國的遊戲從一開始,就出現了違規。違規有了一次,就難免第二次,而頭一個違規的人,正是他自己。
高歡封高澄為世子,基本上是沿襲了北魏嫡長子繼位的傳統。高澄二十九歲遇刺身亡,造成了一個意外的局面,他沒有任何法理上的繼承人——世子。以立嫡長的規矩,繼承權應當落到高澄的嫡長子,也就是正室元妃所生的高孝琬的身上。高洋憑藉手中的軍政大權繼位,本身違背了傳位的正統性。當然,高洋有一套說辭:高孝琬並非真正的世子,年紀又太小(沒有成年),而他自己也是高歡的嫡子(嫡次子),具備繼承權,這叫“兄終弟及”。但是,既然你高洋可以“兄終弟及”,那麼你的其他弟弟也同樣有資格做皇帝了,你想把皇位平穩地傳給自己的兒子,可沒那麼容易。出於這種顧忌,高洋在位期間就殺害了自己的兩個弟弟:三弟高浚與七弟高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