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革命第五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近代以來,憂患成疾,人們多願如孫文後來總結的“畢其功於一役”,而不能忍受教育這個看來“曠日彌久”的辦法,總認為在國勢岌岌可危的局面下,要想憑教育救國,簡直是一件緩不濟急的事。戊戌維新時,王照勸康有為多立學堂,等風氣變了,再行新政,可是康有為答他說:“列強瓜分就在眼前,你這條道如何來得及?”三十年後,王照在他的《小航文存》裡嘆氣道:“來得及,來不及,是不貼題的話。”

孫文早年革命,行路如晚境一樣曲折艱難。他在當時的中國,雖位卑人輕,然而算得上是對中國積貧積弱現狀最有認識的人之一。他意識到,中國之進步,唯有全民革命一途,惜乎國內精英人物不能同心同力。以是故,他希望能夠與精英分子合作,同其志。當蜚聲海內外的大翻譯家嚴復到倫敦逗留時,孫文正在北美,他風塵僕僕地趕到倫敦,勸說嚴復支援革命。嚴復表示:“中國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於甲者,將見於乙,泯於丙者,將發於丁,為今之計,唯急從教育上著手,庶幾逐漸更新乎!”孫回答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君為思想家,鄙人乃執行家也。”1894年6月,孫文跟陸皓東到天津,投書給號稱“識時務”的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鴻章,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希望李能變法自強。李鴻章對孫的改良主張沒有理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