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春秋到戰國的一段鉅變中,最要的,是民間自由學術之興起。
一、春秋時代之貴族學
上古學術,其詳難言。據春秋而言,學術尚為貴族階級所特有。
貴族封建,立基於宗法。國家即是家族之擴大。宗廟裡祭祀輩分之親疏,規定貴族間地位之高下。宗廟裡的譜牒,即是政治上之名分。
大祭前有會獵,【即相傳之“巡狩”。】天子祭禮,諸侯畢至助祭。【“封禪”為祭天地之禮,惟天子始得祭天地,表示服從者亦畢來助祭,故巡狩、封禪為古帝王大禮也。】祭後有宴享,表示相互間的聯絡與名分。宗廟的“宰”,和掌禮的“相”,便是主持這些名分的人。臨祭有歌頌,有祈禱,有盟誓。頌詞、禱文、誓書的儲存,便成後來之歷史。
宗廟裡的祝史,還兼掌占星候氣,布歷明時,使民間得依時耕稼。【諸侯皆受共主所頒時歷,曰“奉正朔”,故以改歷表示易代與革命。】並記載著祖先相傳的災異及其說明。【如周廟所藏周公金騰,是其例。】
大抵古代學術,只有一個“禮”。古代學者,只有一個“史”。【即廟祝。瞽史司天,祝史司鬼神,史巫司卜筮、司夢,皆廟祝也。故左傳載天道、鬼神、災祥、卜筮、夢特多,由史官職掌如此。】
史官隨著周天子之封建與王室之衰微,而逐漸分佈流散於列國,即為古代王家學術逐漸廣佈之第一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