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曹操的野心越來越大。
這似乎不可思議。
吃了敗仗,野心膨脹,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可惜曹操並不是只講道理的人。或者說,他有他的道理。他的道理就是:戰場上沒拿到的,得在官場上撈回來。當然,官場上步步高昇,得靠戰場上節節勝利。所以曹操又有了三次軍事行動,每次都在官場上另有收穫。
三次的收穫是:西征馬超、韓遂歸來,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南征孫權歸來,封為魏公,建立魏國;徵張魯歸來,由魏公晉升為魏王。
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四月,曹操的政治待遇登峰造極,禮節和儀仗已跟皇帝平起平坐。
於是,代漢的呼聲高漲起來。
帶頭勸進的是陳群和夏侯惇(讀如敦)。陳群說,漢朝早已名存實亡,取而代之有何不可?夏侯惇則說,為民除害就是萬民之主,魏王稱帝何必猶豫?
曹操斷然拒絕。
他說:如果天命在我,那我就做周文王。[1]
這話曹丕聽進去了。曹操去世幾個月後,他就逼漢獻帝禪位。只不過,他給曹操上的諡號是武帝。
那麼,曹操為什麼只稱王,不稱帝?
原因可能很多,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大道理是:世受漢恩,報答之心猶存;信誓旦旦,總不能自食其言。小道理是:出身不好,形象欠佳,怕人笑話。
曹操形象不好嗎?
可能。在《三國志》一書中,袁紹、劉表、周瑜、諸葛亮都是一表人才,曹操的身高和容貌卻隻字不提,可見不敢恭維。匈奴使節來朝,曹操讓崔琰做替身,也可見自慚形穢。東漢風氣以貌取人,曹操不能不有所顧忌。[2]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