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哥輪比亞炮造好以後,公眾的好奇心就投到炮彈一一這個註定要把三個大膽的冒險家送入大空的劃時代的運輸工具——上來了。誰也沒有忘記,米歇爾。阿當曾經在他九月三十日的那封電報裡要求修改執行委員們議決的圖樣。
巴比康主席當時認為炮彈的形狀沒有多大關係,這倒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它只要幾秒鐘就穿過了大氣層,以後的路程將在絕對真空裡完成。於是執行委員會採用圓形炮彈,讓它可以隨心所欲地旋轉,但是,自從打算把它變成運輸工具時起,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象松鼠那樣旅行,米歇爾-阿當倒也不在乎,不過他希望能夠頭朝上腳朝下地上升,象坐在氣球的吊籃裡一樣莊嚴,當然比氣球快,而不希望不停地翻跟斗,這樣不大雅觀。
新的圖樣被送到奧爾巴尼的布里杜威爾公司,並且催它趕快製造。十一月二日,炮彈按照新修改的圖樣造好隊後,立時由東方鐵路運了出去。十日,它毫無意外地到達了目的地。米歇爾-阿當、巴比康和尼卻爾懷著無比焦急的心情等待著這輛“炮彈車廂”,他們將要乘這輛飛車去發現新世界。
應該說,這是一件漂亮的金屬製品,一件給美國人的工業技術帶來莫大光榮的冶金產品。一下子提煉出來這麼多的鋁,這還是第一次,可以公正地說,這是一個奇蹟。這顆珍貴的炮彈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它那戴著一頂圓錐形帽子的威風凜凜的模樣,使人不由地想起了中世紀的建築師放在城堡角上的那種胡椒瓶似的堅固的塔樓。它只缺少幾個槍眼和一個風信標罷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