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上海,是一個落霞的傍晚
起風了。
上海黃浦江發怒了。
一浪接著一浪地衝向碼頭和岸邊。
1906年的夏天,一艘開往東京的郵輪,鳴放著沉悶的笛聲,起錨離開碼頭,向著大海深處駛去。此時,陳其美站在甲板上,風吹散了他的分發頭,他一動不動,凝望著身後的祖國,潸然淚下。本來他是在壓抑著自己,不讓淚水流出來,可是他怎麼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那淚水順著他的臉頰,像條小河,汩汩而下……
作為一個青年人,誰說他不愛自己的國家?而是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外崇洋人,內壓人民,國將不國,人民怨聲載道。
作為一個青年人,誰說他沒有自己的家?昨天他的家還被清兵搜查。
作為一個青年人,誰說他沒有自己的朋友?不久前他的朋友鄒容已被監獄拋屍荒野。
他從長沙回到上海後,清兵就一而再、再而三跟他過不去。他已經沒家了,流浪就是家。
在這個國將不國的日子裡,陳其美更加迫切地感覺到,國家不需要商人,而需要大量振臂一呼的革命者。
他崇拜革命領袖,昨天,他在上海的街頭書攤上買來一本《孫逸仙》,讓他看了一夜,今天他還把它帶在身邊。書中記載著革命的故事,最讓他感動的還是《倫敦蒙難》一章。於是翻騰的大海化成書中故事,展現在他的眼前……
這時,郵輪經過四天五夜的航行,艙上方的播音喇叭響了:東京港就要到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