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三期“清剿”之後,根據地的局勢暫時得到緩和,而這時的國際形勢也正朝著有利於盟軍的方向發展。
1942年10月,蘇中區黨委在如東縣南坎鎮召開會議,會上傳達了延安總部的指示:“今年打敗希特勒,明年打敗日本!”
不僅是中央這麼樂觀,大家都有了一種勝利在望的感覺,然而僅僅幾個月之後,蘇中形勢又驟然緊張起來。
日本人把南部“清剿”的失敗,歸結為不倫不類——好像“鐵壁合圍”、“清鄉”都能沾點邊,可是味道沒一個正的。
倘若是純正的“清鄉”,那就不同了。
此前“華中派遣軍”已經換成“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大將為實現“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戰略決策,首次提出要了以長江下游為起點,逐次進行“清鄉”的方案。
畑俊六定下大綱後,由第十三軍司令官澤田茂中將參與謀劃,汪偽政府軍事顧問晴氣慶胤中佐和汪偽“警政部長”李士群共同設計,正式提出了“清鄉”計劃。
汪偽將“清鄉”定為“國策”,首先自蘇南開始進行“清鄉”。
經過兩年多的“反清鄉”鬥爭,蘇南新四軍的指揮機關、主力部隊最終都無法再堅持下去,不得不先後撤往蘇中,蘇南“清鄉”經驗由此讓日偽軍如獲至寶,在蘇中“清剿”失敗後,他們便又祭起了“清鄉”這一法寶。
“水師”突擊
畑俊六決定置勞師無功的南部不用,改由第六十師團長小林信男中將主持“清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