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箇中國人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但我們有一個更重要、使用更廣泛的發明,反而沒有被列入四大發明,這就是瓷器。英文的"中國"都叫China,意為瓷器。
陶與瓷的區別
首先要講陶與瓷的界限在哪兒。第一個界限,是燒造原料不同。陶用黏土燒成,黏土隨處可取,往深一點兒的地方挖一挖,可能就有黏土,只要有黏度的土,都可以燒成陶器。瓷器不行,瓷器一定是瓷土燒成。最好的瓷土就是景德鎮的高嶺土。
第二點是燒結溫度不同。一般陶器都是在1000度以下,除了唐三彩,唐三彩在1100度左右。瓷器要在1200度以上。
第三點就是吸水率和透光率不同。我們都知道陶器吸水,瓷器幾乎不吸水。瓷器要求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透光;陶器無論什麼條件下,它都不會透過光線。這是科學的界限。
瓷器的優勢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有瓷器的呢?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出現了。科學上可以認定的真正意義的瓷器,應該在東漢時期產生,距今兩千年。那麼,原始青瓷已經達到了一些客觀條件,比如不吸水、燒結溫度比較高、使用的是瓷土。儘管瓷土的質量比較差,但也是瓷土。
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一個劃時代的貢獻。瓷器的好處有很多,首先它的強度大於陶器,在生產中想做成什麼樣子,基本上就能做成什麼樣子。當然,最早的瓷器生產不能太隨心所欲,比如今天我們可以燒出5米高的大瓶子,在過去是燒不成的,會受到各種條件限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