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國葬》的象徵性、悲悼性與神秘性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國葬》是《臺北人》的最後一篇,也是較短的一篇,全文大約六千字。這個短篇小說,固然也具有獨立性,自成一個優秀完整的作品,它在《臺北人》整體結構中所佔的地位和意義,卻更值得我們注意。如果《永遠的尹雪豔》是《臺北人》的序言(prologue),《國葬》,更顯而無疑的,是這本小說的結語(epilogue)。或許,我們甚至可以說,《國葬》一篇,是臺北人墓碑上雕刻的志文。

故事是寫一個力衰體弱的老者秦義方,在一個寒冷的十二月清晨,到臺北殯儀館內他舊日長官李浩然陸軍一級上將的靈堂,當時之所見所感,以及隆重的公祭典禮之後,他好不容易登上一輛十輪軍卡車,跟著靈樞啟程赴墓地的情形。小說始終客觀敘述,作者首先把故事的人、地、時,予以客觀描寫,固定下來。可是在秦義方向李將軍的遺像跪拜過後,作者隨著秦義方的內心感觸,很自然地鑽入他的內部意識,於是開始藉由這個老副官的主觀觀點,回敘往事,抒發感慨之情,揭露李將軍的為人。這之間,作者又時而夾入靈堂裡動靜的客觀描述(在秦義方觀察所及範圍內),主要卻是為了繼續刺激引發秦義方的回憶。小說近尾,啟靈時分,又有一段文字,客觀敘述秦義方如何不容易地獲准搭上一輛侍衛卡車去送靈。小說即以他在卡車上興起的一個光榮往事回憶為終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