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聚會後,我到南京去,接待我的是四三班的同學章斐。我們在校即是好友,她個性爽朗、善良,從不用心機。她的父親也是文化界人,所以我們生活態度和談話內容也接近,她也是臺灣開放探親後最早寫信給我的人。五十多年後首次相見,立刻可以相認。她仍是高高大大,樂觀、穩妥的樣子,似乎面對老年也有一種從容不迫的雍容。
回到南京,我懷著還鄉的心情。第一天我們和四位班友午餐聚會,她們與我在南開的時候並不密切,所以無法深談,人少,也沒有唱歌。然後按著我的計劃,我一個人去找以前寧海路的家。先找到三條巷寧海路,除了街名什麼都不認識了。山西路小學擠在兩棟舊樓房中間,幾乎沒有可稱為操場的地方。鼓樓小學竟然距離我住的“假日飯店”只有百尺左右。我從它門口走過去走過來,沒有看到那黯黑狹隘的一扇破門上掛的是我母校的校名!兩旁小商店的招牌幾乎遮住了它,我走進去,簡直不能相信它會如此窄小簡陋破舊。鼓樓小學在南京算是個有相當歷史的小學,如果沒有親眼看到它如今的光景,絕不相信記憶與現實會有這麼大的差距:一九三七年以前,曾是“黃金十年”的首都,曾有過恢宏建國計劃的南京,全然不見蹤影了。
第二天早上,章斐和她的老伴劉壽生來帶我看看現在的南京。先去新建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進門是大片黃沙鋪地的前院,四周用石塊刻著城區里名和死亡人數,寬闊厚重的平房裡面是相關照片、資料。沉重的慘痛以最簡樸的方式陳列人前。我至今也無法清楚地記得,自己是如何走出那屋子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