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賀龍接到中央調令,要進北京時,這一大群孩子成了問題。精挑細選是我們的追求,都帶去北京顯然不可能。戶口、學校、吃住行等方面都存在許多困難和不便。特別是桑植來的孩子,十來個,動靜太大,影響也是多方面。
父親母親幾次商量,最後決定,桑植賀氏家族的烈士子弟,只帶賀興洲一個,其餘的孩子仍留重慶上學,每月由管理員給每個孩子郵寄十五元生活費。那時候多數市民的生活費每月也不過十元左右,十五元就生活得很好了。什麼時候孩子結束學業,參加工作了,什麼時候才停止寄生活費。
重慶留下的這群孩子,後來陸續參加工作,都很有出息。其中有個賀興同也走了“筆耕”之路,我看過他寫的文章。
陸續有孩子參加工作,也陸續有孩子來到我們家。在北京,在我家裡生活的除我們兄妹四人外,還有李黎風,陳洪生、賀興洲,並且這支隊伍一直不停地擴大。
與賀氏家族這些烈士子女相似,母親薛明家裡也送來一個女孩子,叫薛怡秀。父母供她讀書,畢業後,成為人民教師。
一個女孩子被扶養成人民教師,又一個女孩子來到我家裡,就是廖小理。那時,廖漢生在青海工作,女兒廖小理想在北京上學,廖漢生就帶了女兒來看賀龍、薛明。
廖漢生是賀龍的外甥女婿,廖小理就該叫賀龍舅老爺。有這份親情,說話便無須轉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