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幾個重要的文物拍賣會上,他毫無表情地坐在一角,泥土色的便衫清瘦的臉,幾乎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卻又能引起最有經驗的拍賣對手的警惕。果然,在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緊張時刻,他緩緩地舉起了手。第二天報紙報道,某件重要文物被一位不知名的人拿下了。這位不知名的人用一張舊報紙包了文物,放進一個手提的舊布包,選一條最不引人注意的通道,慢悠悠地離去。不多久,他已坐在房間裡,一個人靜靜地面對著文物出神。他的思緒飄在遙遠的年代,愛憐萬分地盤旋在藝術家的手指和心靈中間。多年下來,歷史、文化、書畫、器物已與他魂魄與共,他的眼睛已能發現那些最讓人震顫的細節,他會暗自狂喜,也會深長嘆息。他願意關緊房門,在物我兩忘中為藝術輸送進自己的血液,然後,他想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一些人,於是我家的電話鈴響了,傳來他低緩的聲音。
他年輕時也上山下鄉,來到邊疆,來到地圖上難以找到的沙漠深處。後來又孤獨地流浪萬里,直到改革開放,他時來運轉,成功地創辦了企業,先在國內,後在歐洲。但是,正當他的企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心底的文化慾望再也壓抑不住了,毅然關閉了旗下的全部企業,開始了閱讀、寫作和文物字畫鑑賞生涯。
我到過他家,發現書畫器物在他那裡,不是財富更不是奴隸,而是客人。小心翼翼地善待這些貴客,親自寫文章揭示它們的價值,也允許客人們走動,而不嚴鎖密守,在他看來,讓它們流散在無知的瓦礫中是一種埋沒,讓它們緊閉在私人的暗倉中也是一種埋沒。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