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德里徘徊時間最長的地方不太有名,在城南十四公里處,那裡有一座以十三世紀的帝王庫都布的名字命名的高塔,可惜已經斷下兩層。塔旁有一座清真寺,可惜已經坍弛。
為什麼會在功傳里長時間地徘徊?因為我看到了在印度嚴峻對峙的三大宗教,在那裡有一種隱秘而有趣的互融關係。
先看塔。從建造的王朝看,當然是伊斯蘭建築,不會有疑問,而且基本林淞確實是伊斯蘭。但是,第一層人口朝北,這是印度教的要求;如果從飛機上看下來,它的橫截面是葵花形,這更是印度教的標記。有兩種可能,一是當年的伊斯蘭統治者友善,特地在設計中融人了本土文化;二是本地的建造者利用統治者的不內行悄悄埋下了訊號。但是,我沒有讀到當時統治者企圖實行宗教融合的資料,因此更希望是第二種情況。不管什麼原因,它留下來了,儘管塔下的宗教衝突長年不斷,高塔自身卻在申述著融合的可能。
再看清真寺。這是印度最早的清真寺,現已失去一個宗教場所的功能,只剩下幾座高高的石門和無數精美的石柱。一切塗飾已全部剝落,沒有塗飾的藝術構建一旦坍弛,必定會成為介乎天然與人工之間的存在,具有一種特別的力度。據介紹,這座清真寺是拆毀了很多印度教、佛教、者那教的寺廟建造的,其中僅印度教的寺廟就有二十多座。這當然是一種蠻橫的宗教侵凌,但時間一久,侵凌和被侵凌已渾然難分,誰的語言都消滅了,誰的密碼又都已貯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