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鬧市一拐,立即進人一條樹陰濃密的小街,才幾十步之遙就安靜得天老地荒,真讓人驚奇。
我去訪問雅典人文學院的比較哲學博士貝尼特(M.Benetatou)女士,一進門就約好,她講希臘語,我講漢語,由尹亞力先生翻譯,用兩種古老的語言對話,不再動用第三種語言。
她現在主要在研究和講授易經、孔子、老子、莊子,我問她何時何地開始學習中國佔代哲學的,她說是十幾年前,在義大利。學的是東方哲學,從印度起步,落腳於中國,這是多數同行的慣例。
她立足於希臘古典哲學,對中國哲學反而有一種旁觀者的清醒眼光。她認為希臘哲學的研究重心是知識,中國哲學的研究重心是人生,一開始研習,怎麼也對不上日徑。等時間長了,慢慢發現,先秦智者中,最符合國際哲學標準的是老子,他有本體論的核心,而其他則比較具體和狹窄。
我感興趣的是,希臘有多少人研究中國哲學,她說極少。我說中國研究希臘哲學的人卻很多,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學說在知識界是常識。她寶朝體是因為希臘哲學已成為整個西方哲學的基礎,而中國哲學還是內向的;〕
我問她,在她的希臘學生中,對中國哲學感興趣的多不多?她說越來越多,但又越來越趨向實用,學周易為了看風水,學道家為了練氣功。
我說在中國也向來如此。興盛的是術,寂寞的是道,因此就出現了學者的責任。但是弘道的學者也永遠是少數,歷來正是由少數人維持著上層文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