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邁錫尼後,本應該直接去奧林匹亞,但路途太遠,需要半路投宿納夫里亞。這是甲個海濱小城,十九世紀希臘擺脫土耳其統治後曾一度把它作為首都。我們的司機蘇格拉底對這座小城的道路不太熟悉,七拐八彎地把車開到了海濱問路,大家齊聲要求下車,因為眼前的景象過於誘人。
此時的海水沒有波浪,岸邊全是釣色和閒坐的人,離岸幾百.米的水中,有一個島,島上有一座灰白石壁的古堡,斜陽照得它金光約灼。因它,回頭看斜陽,發現西邊兩座山上還各有一座古堡,比這座更美。趕緊登山去看,其中一座叫帕勒密地tPal胡idi),很大,裡邊高高低低地築造著炮臺、崗樓、宮室、監獄,這是土耳其統治者建造的,現在空無一人。人們留下了它又淡然於它,只在水邊悠閒。
但在當初,像希臘這樣一個文明古國長期被土耳其統治,只要略有文明士己憶的人一定會非常痛苦。這種感覺,比一般的亡國之痛還要強烈,因為文明早已成為一種生態習慣,卻要全部拆散,用一種低劣的方式徹底替代。統治者也明知自己低劣,於是便基於自卑心理,越加瘋狂地掃蕩一切精雅部位,不願留下一點點。他們特別害怕那“一點點”蔓延開來,無法對付。、因此,許多文明古國被奴役之後,往往比其他地方更加荒涼。
在這種情況下,儲存一點點文明變得十分艱難,只能儲存痛苦。因為只有痛苦,才能把衰敗的過程延緩,其至在衰敗之後種下復興的希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