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每天都往本上寫點啥?”
“……”
“盡寫些啥玩藝兒?”
“……”她驚慌地看了團支書一眼。
“有人反映都是些不太健康的東西。什麼藍藍的天……星星跟月亮親嘴。”他嚴厲地背誦被所有人歪曲過的詩。
“……你聽誰說的?”
“不少人都說過。前兩天,我在彭沙沙筆記本上看到不少,她說是抄你的。”那意思是:趁早別賴啦。“她說你們班好些人都抄你寫的玩藝兒。”
陶小童想:這是哪輩子的事?自打一年前大夥說她寫的詩“叫人肉麻”,她就把那份心收了。如今她不寫詩,連日記也不寫了。她們何時何地抄的呢?總不能一邊批判一邊抄吧。人會在憎惡某個東西的同時欣賞它嗎?不會的。團支書當時問彭沙沙為什麼抄,她躲躲閃閃說不出名堂。反正大家是偷偷抄,也不知為什麼。團支書真正感受到:一個人產生了不良影響,往往本人不知道。好比這個陶小童。
這個陶小童總是與眾不同。不知怎麼,他感到所有人都對她有點另眼看待。她那圓鼓鼓的額頭塞滿讓人看不透的念頭。她的一舉一動都讓人感到新鮮。她很聰明,但時常把聰明掩藏起來;偶爾露一點鋒芒,但馬上顯得很難為情似的。有次團支書無意問她:“你一定讀過不少書吧?”她頓時紅了臉,像被人揭了短一樣。她好像知道很多事,或叫作挺有知識,但與別人相反,她並不總想讓人相信她對事物的理解正確無誤。她總是謙虛或害羞地在她的見解後面加上一句:“可能我記錯了。”或者:“大概是這麼回事,也不一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