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讓黎語翰到市裡的圖書館去給她借回大量書籍,她一邊看一邊背,恢復和強化大腦的速記能力。過程中她找到一本書,有點科幻的性質,很有意思。上面說,人失憶後再找回記憶的過程就是對沉降在大腦皮層的那些往事相關要素重新編碼的過程,大部分人的編碼過程沒什麼問題,於是準確地找回了記憶。少部分人因為有些要素沉降在大腦皮層的深度太深,而在編碼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阻礙,當一些要素持久頑固性沉降,大腦就會對他們進行放棄,改對其他要素進行編碼,於是人的記憶會出現偏差。
這種要素的持久頑固性沉降,往往是源自於失憶者本身。最簡單的例子是,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比如曾經受過的傷害,或者不高興的事情,當受傷者不想再想起這些事時,就會在失憶過程中把這些要素持久頑固性沉降,而把其他記憶重新編碼重現出來。
這樣恢復的記憶總有一些地方是和以前不一樣的,因為當事人刻意遺忘了一些事。而生活中每一件曾經發生過的事都有其因果,所以失憶者有選擇的找回記憶後,會在潛意識裡對這段找回的新記憶進行自我邏輯修飾,說白了就是對這段已經摘掉痛苦部分的記憶中,對那些隨之遺失的事件進行自圓其說的修復。
黎語蒖覺得這本書寫的特別有意思,她把它從頭到尾看了兩遍。
作者也特別有意思,他叫郭紅生。在全書最末作者還特意備註了一句:本書目前階段純屬胡說八道,至出|版日還沒有遇到過真實事例。如果有誰真的發生瞭如上情況,請一定發郵件到下面的郵箱:****,作者能否透過例項擺脫科幻空想作家的名頭變成科學家,就靠你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