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也要如孟子所說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為君和為臣都要講分寸——君使臣過了,就會剛愎自用,聽不進忠言;臣事君過了,就會諂媚奉上,不能諫君行止,擇道而固執。父與子的綱也是如此,有慈和孝的分寸。
而君臣、父子即使有上下的關係,也不是單向的權威,孟子講:君臣有義,君仁臣忠;父子有親,父慈子孝。
夫婦也是如此:夫婦有義,夫義妻聽。這是《禮記》的話,夫婦之間是雙向的,丈夫有義,妻子聽從。
而夫妻之綱與父子、君臣之綱又有不同,因為夫和婦是處在同一輩份的,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不同,即“夫婦有別”。
通常,丈夫屬於陽剛,主進、主生髮,故承擔了家主的責任。但是,丈夫處於家主的決策位置,對妻子要講情、講敬、講義,不能像君對臣,或父對子那樣,以上對下的態度,這就是把自己的位置往上移了,把自己當成“君”或“父”,這就過了,在夫妻的關係上首先失了分寸。
須知,父子之綱是講慈孝,君臣之綱是講忠義,夫妻之綱是講情義——丈夫將自己的位置擺得高高在上,又怎麼談夫妻之情呢,相處又怎麼能“和”呢?更糟糕的是,這還會影響到兒子。因為你對妻子的輕賤,會讓兒子也輕賤母親。“孝”是對雙親的,人倫中最重要的“孝”道之一,首先就被父親破壞了而不自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