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851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由此可見,孔子是以仁為本,仁為內聖;如義,如禮,如義戰,都是外王。”

內聖外王最早是莊子評儒家,後為儒家繼承。意謂內有聖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其中,內聖是體,外王是用。

“兵家,以戈止戈,就是從儒家的平天下、內聖外王中的‘外王’延展而出。然兵家片面強調兵戈,不以仁為體,以義、禮為節,故失了中之道。”

孔子言“春秋無義戰”,批評的是不義之戰,而不是一杆子打翻戰爭。否則,何以有周武伐商紂?

衛希顏先說明,孔子不是不言戰,而是因周王室和魯國弱小,故多用禮、用說教推行仁。然後又以孔子論管仲來闡明孔子並不反對王霸之道,只要對天下之仁有利,而戰爭也是外王之道,只要以仁為本,以義為節,就符合儒家的中之道了。

其實衛希顏也是在偷換概念,孔子主張義戰並不等於重戰,還是以禮為重。不過衛希顏的主要目的是說“義戰”,將其歸為外王之道。

主戰派的朝臣們都捋須微笑。

中立派的朝臣心忖:衛國師就算不是精通儒學,也是下力研習過的,或者是背後有人指點?

畢竟,這位的身後有位真正的儒家——儘管儒林中有很多人對一個女子有如此高的儒學水平持懷疑和貶斥態度,但在名可秀為主傳注的《論語集註》正式成為官學教本和科考標準後,便無人可以再置疑她在儒學上的地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