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交趾就不會這個顧忌了。
但在十二月的枯水季節深入富良江,海軍必須出動吃水淺的輕型戰艦,才不會有擱淺的危險。這並不是問題,南洋海軍的艦船配置中有屬於輕量型的丁級以下戰艦。而打小小的交趾水師,出動配備二十四門火炮的戊級戰艦已經夠用了。
隨同艦隊前行的,有國防軍第九軍的兩個步兵營。這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交趾軍伐下巨木堵塞河道,就需要陸軍步兵去清道。培養一名海軍的難度遠高於訓練一名陸軍步槍兵,衛希顏希望海軍儘量減少非戰鬥性減員,譬如深入內陸江河作戰就要求陸軍護航。當然在海軍艦炮和槍兵的掩護下,負責清理河道的步兵營損亡很小。這與交趾兵的弓射準頭不高也有關係,比起女真人實在差得太遠,而且也沒有女真人那種拼死作戰的勇悍。這一路西進,交趾軍在陸岸的阻擊都遠稱不上強悍,沒有給艦隊造成多大的麻煩。
與交趾阻截的水師有三次交鋒。
“十二月十七日、二十日、二十三日,海軍艦隊先後三次敗交趾水師。”
“二十五日,艦隊進抵升龍府以北江面。與交趾水師交戰富良江,交趾戰艦七艘被擊沉,其餘皆降。下午未時,國防軍、諸峒部渡江。申時,國防軍兵臨城下。……”
交趾朝廷已經亂了,有的說投降,有的說誓死抵抗,在朝殿上吵得要打架。由於杜英武強勢主戰,主戰派暫時佔了上風。但杜英武慷慨說出“可戰死不可降”,並不是對大越國或六歲的君主有多麼忠誠——權利才是他最高的忠誠。而是他清楚,黎太后和反對派的大臣為了活命,一定會將戰爭的罪責全數栽到他頭上,而大宋朝廷也必定會給這場戰爭找個“罪人”——他這個大越第一權臣就是最好的選擇。與其投降後還是死,倒不如硬抗到底,若勝了是萬幸,若戰敗而死也有個忠烈名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