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704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八世紀初能夠大規模煉焦後才開始用焦炭取代木炭。因此嚴格來說歐洲不存在用煤鍊鐵的階段,實際上是直接用焦炭取代了木炭。

那麼大宋的工匠為什麼要用煤鍊鐵呢?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其一,人口增長造成人口密集,植被減少,木炭成本增高;其二,建築以木為主,建築用木材需求量太大,使木炭成本進一步增高;其三,長期鍊鐵已經造成木炭極大消耗,進一步造成植被稀少,木炭成本提高。到宋朝時,一些冶鐵場已經無法大量使用木炭鍊鐵,只能用煤。

衛希顏最初將韶州冶鐵場作為冶鐵技術革新的試煉場,就是因為韶州森林茂密,並且雨量豐富、氣溫高,植被恢復容易,加上人口相對較少,能夠輕鬆獲得大量低成本的木炭鍊鐵。但這只是權宜之計,鍊鐵最終還是得靠煤炭煉成的焦炭才是長久之計。

衛希顏只知道鍊鋼是用焦炭,但並不清楚煤炭怎麼煉出焦炭,然而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知道這個發展方向,至於技術上的事自有工匠們去研索。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任何時候都不要小看了這些底層工匠的智慧,之所以沒有創造出許多技術,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人去重視。一旦上面給出了“煤煉焦”的目標方向,給出了令人心動的獎賞條款,冶煉工匠們迸發出的創造熱情比鍊鋼爐內的熊熊熔漿還要熾烈。

現在,少府監的冶鐵場已經初步掌握了煉焦技術,大量的煤炭煉成了焦炭,然後用來冶鐵鍊鋼,這對於冶煉出高品質、低成本的鋼鐵無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