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會議仍在繼續,當副總指揮提出三線齊頭並進的戰略部署後,他的目光便落在了129師代表團所處的坐席區域。
按照慣例,援越軍事顧問團的彙報工作,本應由386旅派出的程世發和丁偉親自述職。
但眼下兩位團長仍在東南亞的第一線指揮作戰,這份彙報職責自然由其直系領導代為履行。
一想到部下們接連發來的訴苦電報,旅長的嘴角不禁泛起了一抹慶幸的“怪笑”。
此刻他越發篤定,當初採納黃河的建議是何等明智。
倘若真的去了中南半島,在深山老林裡吃癟受氣倒是小事,錯失參與光復全華北這樣的戰略決戰,才是真正的歷史性遺憾。
考慮到會議室內的同志們還在等自己彙報工作,旅長深吸一口氣調整好情緒,緊接著拿起教鞭來到了地圖前。
“當前越盟的作戰部隊已經初具規模,五萬人的主力軍配合地方武裝及遊擊力量,基本具備了自保的能力。”
“不過他們自保有餘,進攻不足。畢竟鬼子在暹、緬、馬、新四國部署了第15、25兩個軍,共六個師團的兵力。”
“單憑越盟,想要單獨打穿東南亞根本不現實。”
話音剛落,會議室內立馬響起了此起彼伏的誇讚聲,顯然是對程、丁二人的工作非常滿意。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一支近十萬人的野戰部隊竟在敵後迅速成型。縱使以陸軍重組專家的標準來衡量,這般建軍速度與規模也堪稱敵後抗戰史上的標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