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當然,專案擴大後,具體的建設問題就不需要李景霖來考慮了。
專心將文化藝術基地做起來就足夠。
而從文化藝術的角度來說,能搞的著實不少。
跳五猖,打社火,棲霞龍舞麻雀蹦,東壩馬燈跳噹噹。
從節日慶典類的秦淮燈會,到手工藝品的仿古牙雕,雲錦,金箔,金陵剪紙。
再到藝術表演的方山大鼓,高淳民歌。
古琴,古箏,琵琶的相關流派更是相當之多。
能夠體現當地民俗風情的元素相當之多,根本不愁。
反而是如何能夠更加的大眾化,流行化,這才是最需要思考的。
對於這些,李景霖並沒有打算親自去做。
而是在整合完藝術傳承基地後,作為課題,留給藝術基地的本地藝術家來做。
唯一做出的硬要求,那大概就是
選出了一批純新人。
90後,00後,有的是隻工作沒幾年的,有的是剛畢業的。
讓年輕人去想著怎麼將這些民間音樂拿到網際網路上去整活兒,一定是有奇效的。
而像是藝術傳承,培訓等文化,理論,學術方面的內容,則是交由一些資歷深厚的教授與文藝前輩們來做。
旋即,李景霖便找上了本地民族歌舞團,以及本地學校中,深耕於民俗文化和民族音樂的院校教授。
和眾位大佬達成協議,讓歌舞團的老師們時不時的來到藝術基地這邊進行教學,講課,並且擔任文化藝術顧問等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