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若霜丹青館在流雲宗山河灣東邊,霍大年的家在西邊,從家裡到丹青館得穿過整條巷子。
街區附近的修士都知道,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丹青師霍大年,已經離世的昔日道侶薛若霜,人們對此抱有一種深切的尊敬,覺得逝者為大,伉儷情深。
其實這間小鋪子門面低矮,生意清淡,看上去就是那種隨時都會關張歇業的樣子,但它竟然堅持存活了很多年。
山河灣在流雲宗城池中部,過去不遠就是虎坊橋了,路面是青石板鋪就的,因為地勢低平,一到梅雨季節就形成內澇,所以有身份地位有大把靈石的修士,是不會居住在這一片的。
街道拐角的牆上是霍大年用硃砂寫的標識路引:若霜丹青館,向內三十步。這唯一的告示為他招攬了不少生意。有一次,霍大年的女兒和他吵架,一怒之下把三十步塗改成了三百步,霍大年竟然很長時間沒有發現。那段時間的生意少了一半。
這家丹青閣誕生這一年,霍大年的兒子霍然十歲,女兒霍婠婠快滿十四歲了。
如果你查閱南瞻部洲的修行史,會發現那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年份,這一年追求改變,崇尚獨立的風潮,席捲了整個修行界。以各門派中不安分的青年修士為代表的個人散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各大宗門裡,場面極其熱鬧。
這些新一代的修士,張口閉口都是“財、法、侶、地”這放之四海而皆實用的四字真言。沒人再講究循序漸進的修煉方式,也都瞧不上各自宗門按月發放的那點補貼了,每個修士都在想盡辦法,謀一條修行的捷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