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看著一蹦一跳出去的小弟,周半夏莞爾一笑。將紅色木匣裡面的信取出,嫁妝單子也給摺好放回原處。
等外面散席,紅木匣會連同嫁妝單子由她娘進來抱出去,交給今天到場的“三媒”之一男方媒人帶回男方。
習俗真多。
就這已經是一再的簡單,連六禮幾乎今天一次過,但還是挺折騰人的,就是不知軒子在信裡都寫了什麼。
寫了足足三張紙。許是還用不習慣毛筆,筆鋒顯得無力,好歹寫出來的繁體字不會一張紙只一個字。
這一手毛筆字,他可不如她了。有在小書房整整五年有餘的抄經文經歷,抄得她都能如繡藝一樣刻骨銘心。
再觀信內容。
全是有關顧家四房如今大致情況,包括他們各房人員職業,每月或是每年上交銀兩數額,連岳家情況都有。
雪中送炭來了。
她不是城裡娃,本是出身山溝溝貧困人家的長女,也就後來考上大學出去了,實在太瞭解鄉下人家情況。
小時候就常見有些人家一點點雞皮蒜毛的事兒,妯娌之間都能吵翻天,連帶著各自男人也跟著大打出手。
雖說有吵了好,好了又吵的妯娌,但不是沒有吵輸了回孃家,帶人馬上夫家大打出手的,連打死人的有。
也就後來法制健全,家家戶戶兒孫又不樂意合在一塊住,村子裡的村長和老人權力不大了,打死人的才少了。
如今顧家四代幾十口人在一個屋簷下住著,舌頭還有碰到牙齒時,何況還全家供一個讀書郎,怎麼可能沒有矛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