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哦?他難不成要毛遂自薦,隨我南下?”
張良搖頭,只笑而不語,但顯然對叔孫通的提議頗為讚賞。
翌日午後,叔孫通一板一眼地給皇子及宗室子弟們做完今日的日講後,才速速收拾了隨身書簡筆記,一路小跑地奉詔來見呂雉。
進殿行了禮,呂雉見他的面孔依舊繃得如鐵板一塊,不禁莞爾,
“日講已畢,先生可以鬆一鬆了,不必再板起面孔唬人了。”
叔孫通這才醒悟,自嘲似笑笑,
“臣雖曾為秦之博士,但秦二世是發自內心地嫌惡我們儒家這一套,一心只好法家。臣想著孟子曾說,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便果斷帶著弟子們出逃。
想不到我們儒家苦苦掙扎數十年,居然復又有進宮給帝王家講課的一日,真吾道不絕也。
對此,臣感激涕零,也永遠銘記皇后當日點撥之深恩,不敢有一刻懈怠。”
呂雉輕輕一笑,“哪來什麼點撥,只舉手之勞罷了,何足掛齒。”
所謂的點撥,無非是在他初見劉季之時,呂雉提醒他務必入鄉隨俗,脫下儒生的寬袍高帽,改換上令劉季心生親切之感的沛縣下里巴人的短打扮。
叔孫通心領神會,那日他換下的看似只是衣裝,其實卻是自己一向高高在上的心態與拘泥於形態的執念。
***
進退與時變化,是他做人的信條,唯有順勢而為,方能活得長久;唯有活得長久,才能等到重振儒學的時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