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咱們大清陸軍那裡的了。”孫綱得意地說道。
孫綱告訴愛妻,因為朝廷戰後大搞“裁軍”,隨之淘汰下來了大量的舊的武器裝備無法處理,都在各地積壓著,各省督撫對此都相當頭痛,他們現在正好可以充分利用一下。
大清陸軍的這些“舊軍火”,放在那裡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清朝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過程中,因為八旗,綠營朽不堪用,湘淮團練興起,結果形成了各省督撫專政的局面,清軍的裝備均是省自為政,各行其是,因此,各省部隊的槍炮品種、型號極不一致,即使一軍之中也往往互相參差。這些省份所購之武器,分別來自於德國、英國、法國、美國、奧地利甚至還有比利時等國,據說進口槍械的型號可達三四十種之多!而國內生產的槍械也由於軍工企業分別隸屬不同的集團,存在著種種差別。各種槍械的口徑不一,“彈藥參差,不能互相濟用”,這樣就造成了戰爭中的彈藥補充和火器配備造成極大的困難。當時一位外國軍事觀察家評論說:“無論怎樣有效率、怎樣誠實的輜重隊,也決對沒有辦法為中國陸軍所帶的七拼八湊的雜牌武器配備合用的彈藥”。
而當時的大清陸軍根本沒有適應近代戰爭的後勤保障機構,這就在戰場上造成極大的混亂。前線部隊或有槍無彈,或彈不對槍。大清陸軍使用的馬丁尼槍子彈大小竟有四五種之多。當時有人說:“炮則有格林、阿姆斯特朗、克虜伯、迦納炮、開花炮等種,槍則有新舊毛瑟、馬丁尼、曼利夏、施密特、雷明敦並中國自制之快利槍,名色繁多,殆難屈指”。對於這種情況,正定總兵徐邦道曾氣憤地說:“彈藥或誤。則與槍炮格格不入,或大或小。或長或短,或松或緊,皆不適於用”,各種槍械,“臨陣時往往有槍與彈不合之弊”。劉銘傳也說:“種類繁多,即營官、哨弁尚有不能盡識者”。武器彈藥地規格不統一,在甲午丁酉兩役中,都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