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帝國在到底要不要轉移戰略轟炸重點的問題上也是猶豫不決。
畢竟針對平民的大規模戰略轟炸在道義上是說不過去的。
轟炸波士頓的行動造成的影響非常大,在同盟國為此事感到震驚,對帝國戰略航空兵毀滅性的打擊力量感到震撼的同時,也有幾個別有用心的同盟國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正好同盟國外長會議在一月上旬召開,這是同盟國最重要的高層會議之一,而在這次會議上,就有幾個同盟國對唐帝國大規模襲擊美國平民的行動提出了質疑與反對。
首先提出反對意見的是芬蘭。
而芬蘭本身就是德國的附庸國,也就是說,是由德國在暗中支援芬蘭提出質疑,為難唐帝國的。
而芬蘭提出的主要反對意見就是,那些遭到轟炸的城市居民並非全部都是軍事人員,而早在第一次全球戰爭結束後,唐帝國就簽署了《日內瓦公約》承諾不在戰爭中採取針對平民的軍事行動,而這明顯違反了條約的基本精神。
帝國外交大臣根本就不會把芬蘭的這點非議放在眼裡,可問題是,當時唐帝國確實是簽署了《日內瓦公約》的,並且在戰前就多次承諾不針對平民採取軍事行動。
而當時帝國外交大臣提出的理由是,在所有轟炸目標中都擁有為數不少的軍事人員,或者是準軍事人員,並且拿出了情報部門提供的大量證據,以證明轟炸針對的主要是軍事人員與軍事目標,而平民傷亡只算得上是附帶損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