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又是星期五了,早上照例有兩節作文課。語文老師陳永康照例早早就抱了一摺作文字走進教室。他是一個瘦高個子,才五十多歲,但頭髮已過早花白了,並且頭頂中央還禿了一大塊,光溜溜的猶如一把亮澄澄的鍋鏟底,所以同學們背地裡都叫他“陳鍋鏟”。每次他抱著作文字走進教室,教室裡都會立即響起一片唉嘆聲:“又要寫作文了,唉……”雖然早已成為習慣了,但還是習慣性怨嘆。這是人性的矛盾還是人性的弱點?
素玉沒有怨嘆,並不是因為她對作文根本用不著擔心困煩,而是因為她覺得,既然是該來的東西,再怎麼去怨嘆也是沒有用處的,倒不如無聲地去面對承受。作文對她真的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她對語言文字有一種天生的敏感,從學拼音到現在,語文始終是她的強項,有時她根本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在語文上,也並沒有特意去偏重訓練,可她的作文寫來總是得心應手的,她只是憑著一種興趣,一種或許是天賦的良好語感,特別是上初三以來,她不得不把大量時間花在彌補其他跛腳的科目上。
林蓓看著教室裡各張不同的表情的臉,覺得非常有趣。她看了看身邊的素玉。只見她正靜靜地在看一本宋詞選。有時候林蓓真的好佩服素玉那種過目不忘的本領。只要是她讀過的詩詞,她都能記得清清楚楚。林蓓也喜歡詩詞,但只是喜歡卻總是背得顛三倒四的,她有辦法把白居易的《白頭吟》與杜甫的《麗人行》混同起來,有時背了上句又從另一首詩詞裡抓來下句補上。但評論一個詩人的風格藝術,卻也能頭頭是道,對詩人對詩她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有時與素玉談起來,也投機得很,一扯就沒個休止。林蓓除了喜歡詩詞之外,還喜歡小說、散文,她對文學有種天然的愛好,但不畫素玉,林蓓常說素玉是天然的文學家,素玉在寫文章方面顯露出來的才華,實在令林蓓自嘆弗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