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自築基期起,第一次見到春秋蟬得了領悟,形成丹論雛形。
又經結丹、成嬰、化神三大關口,步步完善,在下界遂明確自身道路。
從入道至合體,路線堅定,一步不移的實屬罕見。
很少有人能一上來,就能選到最適合,亦能行通的大道。
邊走邊該,甚至同初始南轅北轍的情形都很常見。
晉入合體,意味這名修士洞天可搬入真實界,大道顯化,有限定的改變世界。
如修苻道,可使方圓萬里元氣運轉,靈物生長全按著最適應苻修的環境改變。
如走土行,土德充沛,靈土滋生,奇花異草定茁壯旺盛。
而以白子辰為中心,似在不斷按下暫停和後退,且越來越頻繁。
在此環境中,再論時間已無必要。
來回數次,十二顆山海珠沿著來時路已經退到了少央身旁。
一道道浮光水波,一塊塊下沉美玉。
水漲玉高,一階一階成了祭壇。
韶華洞天中一座座大山,一條條大河,因光陰真意凝聚的種種奇觀,皆氣化成點點光屑,往上添磚加瓦。
等祭壇到達身高時,進展肉眼可見的慢了下來,無法再往上演化出完整仙基。
只能靜靜看著不能做出動作的少央露出狂喜,仙基不成,其他方面達標也算不了真正合體。
臨陣破境也好,重回合體也罷,都是太小覷合體天塹,何況還是最無法預測的光陰大道。
回想當年,少央為了備齊開天靈物和元始炁青過程艱辛不用多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