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人生是一個不可逆轉與重複的過程,要提高人的社會價值,使人生更有意義,就必須善於認識自己、控制自己,使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相協調、相匹配。精神層面的提升源於不斷地思考、認知、體驗和調節,並決定了以怎樣的姿態存活於世,正如於身前置一面鏡子,你看到的,就是你所選擇、要表達的。
“自知”這個詞朋友們都不陌生,就是人對自己的瞭解。人常說“貴在有自知之明”,一個“貴”字,足以見得自知是何其不易;又一個“明”字,更可見自知是何其地智慧。其實,咱們多數人都是不自知的,這就像“目不見睫”——人眼可以看到百尺以外的東西,卻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又或可以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事實上,我們沒有必要給自己太多的粉飾,人不自知,歸根結底還是自我意識太重、主觀性太強。是的,我們都認為自己不錯,也喜歡聽別人誇讚自己,而對於自己的缺陷,我們會本能地去掩飾,對於別人的批評,我們會本能地去排斥。於是久而久之,我們心中的眼睛蒙了塵,便會越發地看不清自己。
不自知最常見的行為表現便是自戀,就像我們之中的一些人,總是覺得自己萬般皆好,真是怎麼看怎麼順眼,亦如唐人鄭谷所說的那樣——“舉世何人肯自知,須逢精鑑定妍媸。若教嫫母臨明鏡,也道不勞紅粉施。”嫫母是誰?黃帝的妻子,賢良淑德,但其相貌確實不敢恭維,鄭谷以此為喻,倒是將世人的自戀姿態描繪得淋漓盡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