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後來,新帝拓跋嗣登基,崔宏已經位列“八公”。
作為崔宏之子,又“博覽經史。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關綜,研精義理,時人莫及”的崔浩得以拜博士祭酒,得以為拓跋嗣講經。
拓跋嗣好陰陽術數,信“天象”那一套,崔浩就投其所好,多次將政局與天象相結合,預言天下形勢,且都頗為準確。】
【明元帝登基之初,都城平城頻繁出現天災,導致禾稼不收,牲畜多死,加上地方官吏豪強變本加厲的壓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為了緩解百姓的生存壓力,明元帝決定遷都到鄴城,但崔浩卻竭力反對。
崔浩解釋道:遷都到鄴城雖然能緩解如今的饑荒,但並非長久之計。
內,會導致民眾不安;外,則引起屈丐、柔然的窺探侵犯,更不利於日後威制中原。
不過百姓餓肚子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在崔浩的建議下,明元帝挑選窮困民戶前往富庶的定、相、冀三州謀食,又親行藉田,勸課農桑,抑制豪強。
第二年,糧食大熟,人心安定。】
【泰常元年(公元416年),劉裕北伐後秦,水師由淮泗北上。
劉裕想要沿黃河西進關中,所以向北魏借道。
北魏眾臣認為函谷關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劉裕西進,必然無功。若我軍在後方偷襲劉裕,必能成功。假若劉裕名為伐秦,實則圖魏,那就是引狼入室了,所以不能借道。明元帝拓跋嗣認為有理,決定採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