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好主意啊!”胡泉聞言讚歎道:“王爺總是可以跳出窠臼,站在更高的層面解決問題!”
“哈哈,其實本王也就是一般人。”朱楨大笑起來。
“王爺真是過分謙虛了。”胡泉自然是不信的。
其實朱楨還真不是過分謙虛,他之所以總能出人意表的想出辦法,而且最後總能漂亮的解決難題,是因為他能以史為鑑。
只不過別人知道的歷史都是過去史,他掌握的是‘未來史’……
現在別人都為東川遠超前朝的銅產量而歡呼,但朱楨卻知道,明朝的滇銅產量跟後來的清朝比起來,又是小巫見大巫了。
在清代礦業最為興盛的乾隆時期,滇銅佔全國銅產量的八成以上,當時全國的銅材基本都由雲南供給。而東川銅礦的產量,又佔滇銅產量的七成以上。所以眼下東川這點產量,還不到極盛期的零頭。
那麼為什麼會在開採冶煉技術沒有明顯進步的情況下,差別這麼大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雍正五年,在東川府的群山中設立了會澤縣,將所有的銅礦冶煉轉移到了縣城裡,改變了原先就近開場,分散冶煉的狀況。
集中冶煉的好處實在太多了,譬如便於生產、運輸,當然也更安全。讓礦主可以放心的進行長期投資,可以建造更大規模的礦廠,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生存環境安全了,才會有更多的百姓願意來東川謀生。東川銅業發展的最大桎梏——人手短缺,就這樣迎刃而解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