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第十三章安得猛士守四方
一百零九、百鍊鋼為繞指柔
尼國七年6月,尼都。
距離上一場大戰已經過去三年了。三年前,300名具裝騎兵出征的盛況,在如今的尼國依然是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另一個原因就是——這三年國家沒有再採取任何軍事行動,導致民間對於軍事戰爭的話題乏善可陳,只得反覆咀嚼原來老生常談的戰例解悶兒。
自尼軍出兵解救巴國後,整個天下(尼國人眼中的範圍)便安定了下來。三年來,隨著農耕面積越來越大,王畿與仍舊留在大神山以南、南方部族以北,即伊比利亞半島北部的嚴、首、佘、寇、古、後、蒙、多、聖、夏、葉、石等諸侯國每年都要把農田擴大3—5倍,到今年夏天,王畿和另外12諸侯國加起來共計開墾超過80萬畝土地,畝產普遍達到150斤的水平。為了積攢每年擴充農田的種子,這三年全體國民消耗的糧食量被嚴格限制,百姓的食物依然以肉食為主,牧民們拼命放牧積累食物,依然僅夠全國百姓剛剛溫飽。隨著田畝數量和糧食產量基本能夠供養全天下人後,今年丞相府下令,除留足少部分種子以備明年少量拓展農田外,今年全部收成均留給國民自行處理。
訊息傳出,整個尼國欣喜若狂!
無數的家族,在照顧了整整四五年農田後,終於能夠敞開享受田裡生長作物的供養。過去幾年,雖然尼國人人吃過麵食、豆製品,但由於供應量嚴格限制,根本不能當正餐吃,以至於尼國人反而將麵餅等後世的主食當做“零嘴”。今年,算上這些年新內附的半島南方全部部族(分為晉、楚、吳、越等侯國)以及3年前在翡國、巴國收編的10萬難民,超過50萬尼國國民平均每人都能分到200斤左右糧食、豆類。雖仍然無法靠著糧食滿足全年生活所需,但滿足至少半年所需絕對足夠,其餘時間再用肉食頂一頂,吃飽喝足的日子立等可待。明年丞相府希望全國開墾土地至少120萬畝,特別是新加入不久的南方晉、楚、吳、越等諸侯要加緊開荒,湊足200萬畝的土地,便可以達到人均4畝田地的“溫飽線”——即一點肉食不吃也能滿足全年吃飯所需的田畝數。未來,相信更多的菜田、麻田(首建他們已經開發出種植麻做衣服的技術),以及更多可能出現的棉田(3年前新開發的大河兩岸土地已經發現棉花種子)均會出現,而尼國目前廣大的土地,使“棉糧爭地”之類的問題尚遠在天邊。當尼國各類土地開墾、生產並供養全體國民有餘後,還可以向翡國、巴國和北方遊牧部落“出口”,換取他們手中的馬牛羊,進而用尼國龐大的生產力和豐富的物產,最終誘使他們逐漸內附,按照尼國模式全面改造整個國家,最終成為尼國的一部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