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商探著頭看了兩眼,便笑了起來。
“誥書。”
誥者,上告下曰誥。
也意味著帝王對於臣子的命令。
顧名思義,所謂誥書,自然便是帝王對於臣子的命令之集合。
這本書是荀師走後,承平帝尚且在位之時,他主導編撰而成的,自然是再熟悉不過。
承平帝在位之時,除了延續先帝的治國理念之外,做的最大也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絕不是法家領袖於他在位之際成長起來。
也不是有心胸和魄力看著商一口氣宰了千餘位儒生,強勢推行法家。
承平帝最大的貢獻與心血,就在《誥書》,就在眼前。
《誥書》之中,有重大罪罰列舉,比如結黨亂政、抗糧抗拆、抗租等事——其實本來還應該有個誹謗皇帝。
只是開國皇帝王莽當初都不曾用過這個理由去懲治別人,最終被民間譽為聖王。
承平帝左思右想,在位成就超不過也就算了,這個是實在沒辦法。
但格局可不能再差了,於是就沒加上去。
啟志帝繼位後也是雄心勃勃,甚至還想翻轉一下夏朝的國策,所以也沒定下誹謗皇帝的罪名。
也就是說,如今的夏朝,普通人還是有資格對皇帝去評頭論足的,起碼不能用這個理由去抓人。
當然,誹謗在位的還好,要是真敢誹謗王莽或是承平帝,那是絕對不行的。
畢竟活的人還可以吵架、還嘴,死了那便是蓋棺定論,一切交給史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