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承德六年春,直到清明節後,仍然不見潘遼大軍壓境,於是晉陽城中更是喜氣洋洋,所有人都相信危難已經渡過,他們的日子會一天天富足更加安定,再也不用擔心衣食疾患,擔心某日關隘失守,被猝不及防湧入的敵軍斬殺虜掠。
關於營州與北遼的諜報源源不斷送抵晉王府,賀燁於是開始磨刀霍霍,志氣飛揚地籌劃著帶軍反攻,十一娘卻與陸離商議——北遼王果然聽信北遼蕭諫言,開始向河北道州縣陸續派遣官員接手治理,這越發造成河北道遺民人心惶惶,畢竟銘州險遭屠城的陰雲還未散盡,而這一惡劣恐怖的命令正是來源於北遼朝廷,倘若北遼接手治理,誰知道會不會又來一次屠城?
所以逃亡來太原避難的遺民必將增多,如何安置確是一個難題。
“不僅遺民,許多民眾聞知太原善政,紛紛遷來投靠,這樣下去,遲早會有人攻訐王妃收買民心居心叵測。”陸離提醒道。
十一娘大覺頭痛:“我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不過要將這些流民拒之太原府外,實在於心不忍。”
就在不久前,她巡看郊村,經致遠門,尚且看到許多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流民,一問來處,竟然是嶺南,再細細聽他們訴苦——前廣州都督劉曇雖然因為假改稅令侵佔私吞之罪被處斬首,可太后知道原來嶺南州縣並非她以為那般貧脊之後,竟然當真下令免除從前賜予惠政,使得百姓更要負擔比劉曇在職時還要沉重的賦稅,簡直苦不堪言,又自從廣設工窯之令頒發,嶺南也不例外,不少百姓被官府強迫服役,勞累至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