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人間四月,不知其餘山寺裡,桃花是否始開,明德寺的遍山梅紅卻已凋敗,雖然日常仍多信徒供拜,少了文人雅客及女眷賞玩逗留,後山的寮房便徹底清閒了,就有一個姓伍名喚世佑的少年,暫居在此,負責日常打掃整拾。
這少年還是老住持時便收容寺中,七、八歲的孤兒,險些病餓夭折,得明德寺庇容,這時也平平安安地長到了十五歲,因無處能去,便一直留在了寺中,平時幫著僧人照顧因病投醫的貧苦百姓,當然也會幹些灑掃打雜的活計。
少年雖然良善,卻沒有修行的禪心,故而並未得剃度,事實上在大周佛寺,不少設定有悲田養病坊,收容鰥寡、孤獨、廢疾者,是否信徒皆無關係,當然更不會強迫剃度受戒。
只是因明宗之後,原本應當由朝廷撥款的悲田養病坊漸漸成為佛寺“自負”,以至於各項物資短缺,其實已經造成不少廢疾失治,孤獨難得長庇,如伍世佑這樣的“幸運兒”越來越少。
伍小郎雖身世悲苦,性情卻甚豁朗,又很是聰慧伶俐,寄居佛寺後,常有機會為賞花禮佛的文人雅客引路跑腿,增長了“見識”,後來行為研墨抻紙時,竟然“自學成才”,認識了不少字,又開啟了過目不望的天賦異稟,強記得許多佳詞妙句,漸漸竟然也能討好文士,賺取不少賞錢。
他也不願在明德寺白吃白住,大部分所得都捐供了功德香火,只留些微薄,滿足唯一的嗜好——便是貪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