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承德三年元宵節後,太后便自尚宮局擇選兩名女官,讓十一娘教識二人整理奏文事務。
其實六局女官當中,早擢選出一批才藻優佳者,輪值篷萊殿,便是協助十一娘、謝瑩二人整理奏文一類事務,此二女官便屬其中佼佼——在暗合人心方面。
待這二人更進一步熟諳哪一類奏文是太后主要關注,當及時呈閱,哪一類雖說表面看來屬例常奏事,但又不能遁舊批覆,也必需知會太后決斷,如是等等,十一娘便能徹底從文書職務脫身。
韋太后不欲效仿文皇后,允女子入仕,又一貫不大看得上從宮女中考評擢升之出身卑微的女官,認為自己身邊秉筆侍書之人應當具備高貴體面的身份,但是大周貴族可從來沒有將家中女兒送入宮廷為奴為婢討好皇室的習慣,韋太后身為執政者,又的確需要幾個才智兼具者輔助瑣細,否則各類呈上覆下案牘如山,太后豈能逐一過目?
當然可以再擇大家閨秀以公主侍讀之名入宮,然而未及豆蔻者,才智足能擔當也可謂鳳毛麟角,十三、四歲的閨秀又及議親之齡,入宮三、兩年,就得放出去婚配嫁人了,不能長任職責。
所以韋太后只好退而求次,在女官中擇選十一孃的“繼任”。
於是十一娘便恢復了旬休,不比官員每旬一日沐假,而是每旬三日,當然出宮與否並未限制,可由十一娘隨心所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