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我當年在戰場上累死累活的和人拼殺,好不容易才到了大夫爵位,現在我那小子六歲就成了大夫,等打完百越還不知道皇帝會給他賜個什麼爵位。果然人生在世,投個好胎才是最重要的。”
當趙佗收到從咸陽傳回來的訊息時,對始皇帝的賞賜頗為感嘆。
他當年羨慕人家李由有個好爹,一出仕就能有高階爵位。
沒想到他自己現在反倒成了一個恩蔭後代的好爹。
趙佗搖了搖頭,然後將關注點轉移到自家妻子以及陳平等屬下的來信。
嬴陰嫚在信裡除了關心他之外,還絮絮叨叨的說了一堆關於兒子和女兒的情況。
趙徹六歲了。
按照這時代的觀念,一般“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孩童到了八歲,才開始正式讀書學習。
趙佗覺得這年紀遲了些,放到後世六歲的娃娃就能上一年級,等到八歲那都能讀三年級了。
以趙徹的天分和調皮的性格,還是早一點找人管束和傳授知識的好。
否則趙佗不在身邊,還不知道幾年下來這小子會被嬴陰嫚慣成什麼樣。
趙佗也害怕自己離家太久,皇帝或是嬴陰嫚為趙徹找一些法家門徒,或者其他學派的人來做老師,日後自己的兒子會學成什麼模樣,就更不可控了。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與其讓未來不可控,不如自己先定下方向。
趙佗出征前就已經和自家妻子商量好,等到趙徹六歲,便讓他從師學習。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