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大軍出征,麻煩的事情是非常多的,運河那邊就不用楊銘操心了,但是從關中走馳道的,他得照應著點。
修成馳道之後,原先被貶到榆林郡的張衡,去了江都,負責修繕江都宮,閻毗成了工部尚書,皇甫議成了工部侍郎。
但是眼下馳道上面的瑣事,還是不少,所以皇甫議留在了京師,整天在尚書省,幫著處理公事。
哪支大軍於什麼時間段,在哪座驛站休整,時間表都歸兵部安排,而驛站都是皇甫議修的,所以他得幫著安排,畢竟前面已經鬧出好幾樁笑話。
一萬多人,住進了一座僅能容納三千人的驛站,營房裡都沒地睡覺,人坐在地上,人擠人,暖和到是真暖和了,你放個屁,幾十個人都能聞到。
路好走,過夜是真不好過,不是缺這個就是缺那個。
楊銘直接讓東宮一些官員去尚書省幫忙,處理一件又一件,一樁又一樁的瑣碎之事。
而他呢,正在與劉炫、李綱、元文都等一干東宮緊要官員,在看著一封來自兵部的軍情奏報。
涿郡的事情,楊銘早就知道了,皇帝不到涿郡,徵高句麗詔沒有公告天下,前面就打不起來,韋雲起只能是憋著。
楊銘手裡的這封軍報,跟徵高句麗沒有一點關係,但是他卻非常之看中。
因為在山東,冒出來一個反賊,打響隋末起義第一槍的王薄同志,在齊郡張須陀的眼皮子底下,造反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