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接下來的幾天,楊銘繼續旁聽朝會,幾乎不怎麼發言,而是靜靜的聆聽著諸公之間的討論。
但是,就算他不說話,現在也沒有人敢忽略他了。
門下省納言,攏共就七個人,其中高熲罷官,楊素和楊爽在仁壽宮,剩下還在東宮參加朝會的,也就蘇威、裴矩、牛弘和楊銘四個人。
前三個,都是頂尖大老,而楊銘是太子嫡子,分量也是非常重的。
尤其是楊廣跟眾人打了招呼,朝會的時候,務必要跟楊銘統一戰線,不要拆他的臺,所以楊銘不說話則以,一旦發聲,必然有眾多的支持者。
這就是派系。
楊廣目前還沒有繼承大位,所以東宮自成一派,只有東宮的力量足夠強大,他說的話,才能壓住蘇威、牛弘、賀若弼這類老牌大老。
除了東宮派系之外,還有就是以蘇威為首的右僕射一派,其中核心人物是刑部尚書薛胃、工部尚書宇文愷。
還有楊素的越公派,這一派涵蓋極廣,不過被楊堅拆解的差不多了,現今等同於東宮派系。
勢力最弱小的,就是賀若弼了,不過此人的門生遍佈各個軍府,在大隋軍方系統有著不小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除此之外,還有宗室派,柳述派,元老派,可以說,如今的大隋朝堂也是派系林立,彼此之間也是在競爭逐利。
仁壽宮,楊堅的批覆回來了,一個字“準”。
聖意已明,回到大興好多天的長孫成,終於可以奉詔入朝,受封領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