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下午,太陽西移。
當兵府簡被霍去病觸動,氣息直衝雲霄。
長安東南方向,千里外的一座城池裡,有一老者緩緩抬頭,遠眺蒼穹。
他頭戴青色類似綸巾的頭冠,六旬上下,但目光靈動深邃,又顯得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不少。
他只有常人身形,臉皮白淨,有種從容內斂的氣質。
他從屋內走出,來到院落裡,遠望長安。
他就是董仲舒,儒家夫子境,距離真正的半聖這種神話層次也只一步之遙。
驀然回首,他這一生已經走過了很長的路。
當年獻治國策給劉徹,推動了他的儒家修行,也奠定了他的地位。
但他仍想做些什麼,為國,為儒家,也為自己。
華夏的春秋時期,其實是一個真正的神話時代,思潮迸發,是真正百家爭鳴的大世。老子,孔子,鬼谷子,莊周,法家,醫者等等這些讓華夏為之自豪的人,層出不窮,數不勝數。
這些讓後世歎為觀止的人和思想,追溯其源頭,都在那個時代爭先恐後的出現。
道,儒,農,墨等等流派爭鳴,璀璨千年。
後來的獨尊儒術,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種文明和思潮的倒退。
後世動輒說儒家治國平天下,知儒而不知儒之外。
不是說儒家不好。
但儒體系以自身為核心,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了帝制神學體系。
到了後世會發現,你所做的一切,其實都在為帝制皇權服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